俄乌冲突已经来到了第76天,局面发生了新的变化。当下,芬兰和瑞典都在为加入北约做准备,乌克兰加快了“成为欧盟一部分”的进程,在战况悬而未决、北约不断为乌克兰提供帮助的环境下,俄罗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寻衅。 但这不意味着俄罗斯无计可施,从乌克兰保持克制、没有在5月9日炸毁克里米亚大桥来看,对于俄军,乌克兰和北约还是有所顾忌的。各方权势都清晰,将俄罗斯推入深渊意味着什么。 乌克兰在9日透露,俄军出动了战略轰炸机,对敖德萨发射了3枚高超音速导弹,摧毁了5座建筑物,造成了乌克兰至少2人受伤。当时,乌克兰总理什米加尔恰恰就在敖德萨。 在这之前,俄军已经用巡航导弹、“棱堡”岸舰导弹等武器,轰炸了敖德萨军用机场的跑道、炼油厂和燃料库,以及存放着大批北约武器的弹药库。 就现在来看,敖德萨已经成了乌军反攻蛇岛和俄军黑海舰队的基地,在北约的帮助下,被俄军摧毁的军事目的,比如军用机场,很快就能得到修复。此外,北约为乌克兰提供的武器也越来越先辈,已经达到了可以击沉俄军护卫舰、击落俄军苏-35战机的程度。 关于俄乌冲突,至少有3个新的动向值得注意。 一,俄军发起“斩首”办法,乌克兰海军副司令阵亡。9日,乌克兰国家通讯社透露,团结国职员脱离顿涅茨克后,俄军恢复了对亚速钢铁厂的攻击,俄军试图攻占某些桥梁,但被乌军挫败了。在乘坐米-14直升机时,乌克兰海军副司令伊霍尔阵亡了,由于俄军导弹击中了这架直升机。 至于乌军直升机是在何处被击落的,俄军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知乌军副司令的行踪,然后发起斩首办法的,暂时都是未知数,乌克兰没有透露。 必要注意的是,这件事是乌方透露的,意味着这件事大概率是真的,固然乌克兰国防部还没表态。 在这之前,俄军曾击杀乌克兰极端武装“右区”的高级指挥官,那就是有着“铁锤”称号的博巴尼奇。此人曾在顿巴斯指挥过军事办法,俄罗斯透露,博巴尼奇造成了数百名顿巴斯大众遭灾,内里包括儿童。 更早些时间,俄军还在基辅附近“斩首”了2名乌军上校,分别叫做奥列格、德米特里·赛丘克,奥列格是乌克兰谍报机构的重量级人物。 博巴尼奇 当然了,与“斩首”乌军副司令伊霍尔相比,俄军此前取得的斩首成就,现实上都不算啥。伊霍尔的阵亡,是俄军2个多月以来劳绩的最大战果之一。 通过击杀乌克兰海军副司令,俄罗斯至少开释了如许几个信号。 1,俄军拥有“以牙还牙”的力气。过去两个月,乌军没少击杀俄军将领,包括俄罗斯第41和第8集团军的副司令。 《纽约时报》称,美军参与了击杀俄军将领的过程,但五角大楼否认了此事。 相对来说,不停以善于谍报获取和“斩首”著称的俄军,确实没在乌克兰打出杰出的战果。很多时间,俄军以致都不知道乌军将领在那里,更别说定点扫除了。 伊霍尔在此时被“斩首”,不但能鼓舞俄军士气,还能改变天下对俄罗斯的见解,对于威慑乌军指挥官有偏紧张作用。 2,敲打乌克兰国防部。俄罗斯国防部曾告诫乌克兰,假如继续打击俄罗斯本土,俄军就会摧毁乌克兰的决议中央,但乌军并没有因此退缩,炮轰俄罗斯本土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多。 伊霍尔阵亡之后,乌克兰或许会减少对于俄罗斯本土的攻击。 3,告诫美国和北约。北约间接介入俄乌冲突,早就不是什么机密,在乌克兰安全部、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等紧张机构,都有北约前军官的影子。 通过斩首伊霍尔,俄军可以很好地敲山震虎,让北约军事职员产生如履薄冰之感。 二,俄罗斯副总理马拉特亲赴火线,乌军和亚速营起内耗。围绕亚速营钢铁厂的攻防,始终牵涉着普京的注意力,对俄罗斯来说,拿下这一军事堡垒势在必行。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,在将近弹尽粮绝的环境下,马里乌波尔守军确实扛不了。 被俄军俘虏的乌克兰第36海军陆战旅旅长巴拉纽克,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基辅诱骗了他们,乌克兰承诺的接济从未到来,乌军曾哀求基辅与莫斯科达成协议。 巴拉纽克是马里乌波尔守军的最高指挥官,带领乌军突围时,成为了俄军的俘虏。 亚速营指挥官普罗科卞科表示,巴拉纽克私自放弃了马里乌波尔阵地,在没有告诉任何人的环境下,带领乌军盲目突围,结果造成了不少乌军丧生,很多乌军士兵就如许成为了俄军的俘虏。 普罗科卞科以为,乌军本可以在阵地防守更长时间,而不是云云冲动鲁莽地突围。 简而言之,据守在马里乌波尔的乌军主力和亚速营,就如许吵了起来。乌军以为基辅只会一而再、再而三地诱骗乌军,却不会提供任何帮助,突出重围是唯一的可行战术。亚速营以为乌军私自办法,结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 乌军与亚速营同床异梦,并不是什么机密。被俘虏的乌军士兵表示,美国将武器几乎都给了亚速营,乌军的武器装备落伍很多。 乌军的据守点紧张是阵地,亚速营却可以据守在易守难攻的亚速钢铁厂,后勤和武器都比乌军好,时间久了,乌军当然会感到心寒。 毕竟上,即便是扬言“要战斗到底”的亚速营,也没少向乌克兰和天下求救。泽连斯基一边夸奖亚速营是乌克兰的好汉,一边又对亚速营见死不救,由于基辅拒绝增兵马里乌波尔。 俄军猛攻亚速营的关键时间,俄罗斯副总理马拉特来到了马里乌波尔,观察了马里乌波尔的港口、机器制造厂等地。在马拉特身边的,是全副武装、寸步不离的顿涅茨克民间武装。 马拉特亲赴火线的紧张目的,一是为了鼓舞俄军士气,二是为了战后重修做准备。 在这之前,车臣总统卡德罗夫也曾亲赴马里乌波尔火线,目的是为了指挥车臣士兵作战。 从这个角度看,马里乌波尔大局已定,俄军和顿巴斯民间武装拿下钢铁厂只是时间标题,亚速营顽抗到底的结果,只能是被全部歼灭,但俄军同样会付出沉重的代价。 三,欧洲议员炮轰美国。俄乌冲突之以是会不断升温,归根结底,还是由于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,假如美国乐意推动俄乌会商,而不是接连火上浇油,俄乌达成协议的大概,肯定比现在大得多。 在欧盟,反俄已经成为了一种“政治准确”,在法德等国看来,俄罗斯正在“入侵”乌克兰,假如不能克制俄军长驱直入,假以时日,欧盟就会跟着遭殃。 标题在于,在非难、制裁俄罗斯的同时,欧盟却很少会非难美国,本来准备与俄罗斯携手“去美元化”的欧盟,就如许成为了白宫对俄施压的棋子。 忍无可忍后,欧洲议员马里亚尼终于发声了。 马里亚尼表示,法国不应该为乌克兰武装部队提供经济和装备,欧盟必要制止武装乌克兰,法国不能被美国牵绊着鼻子走……拜登大概会送欧洲大众去乌克兰参战。 与马里亚尼持类似见解的,还有匈牙利总理欧尔班。拒绝制裁俄罗斯能源、不愿为乌克兰提供武器的欧尔班以为,对某些大国来说,匈牙利只是棋子,一旦被推到火线,他们就会扬弃匈牙利。 不丢脸出,匈牙利是在讽刺美国。 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,是深远且持久的,首当其冲的是俄乌军民,一块遭重的还有欧盟,假如接着打下去,受到影响的国家会越来越多。 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无休止的战争,只能带来动荡、伤亡和浩劫,既然云云,为何不能握手言和? 这场持续了2个多月的战争,是时间画上句号了。 |